从国内资深人士多数观点来看,认为是不应该兜底的。但从从业者角度,他们又不得不选择兜底。可以说兜底与否,其实就是牵扯到国内对待P2P发展形式以及未来可能变化模式的不同态度与认知,而由此产生的分歧。
那么,从P2P小微贷这行业本身发展来说,自诞生以来以及在中国境内的发展中,究竟有哪些形态占据着市场?大致划分一下,其实可以概括为这样两种:一种是纯中介平台性质,一种是金融理财性质的。
先说第一种,即纯中介平台性质。
这种平台坚守的是信息中介平台的出发点,就是只做有关信贷交易的信息发布,主要包括借款需求、借款者个人信息、借款者的信用风险评级等,这是国内多数第三方专家的主流看法,它的特色是信息中介、不承担兜底风险损失、不承诺兑付出借本息。
在这类平台上,不论借款项目是否发生逾期或坏账等导致出借人本金收益受损情况,平台均不承担责任、不兜底风险且不为所定价的出借利率进行兑付承诺。这是与现有金融机构,包括保险、信托、银行等截然不同的。